這是個人人皆可表述的社會,因為我們各自擁有相似的說話、聽話、
爭辯的資源,在其中,我們各自在所擁有的社群中,進行討論活動,
或者獨自陳述意見、表達反對意見等等。
在各自的物質空間中,在還沒有為自己爭取更多利益或更多資源時,
所進行的行動模式,可說是相類似的。同個社群中,人與空間中的
物質資源,相互驅動彼此,形成有意義的社群。
西、甲各自擁有了基本相似的網絡空間元素,也都有各自的行動者,
理論上,西、甲均可以到對方的社群空間去,進行各自的活動互動。
但是,實際的情形是,兩方的人員,受到相異空間互動元素所形塑,
變得不太一樣了;這邊的空間元素,可能有板主、板規或是認同感。
西、甲兩板,逐漸變得具有僵固性,也是對外形成反抗力量的來源。
在衝突的互動過程中,西、甲成員往往突顯了那些具有相異的特質,
掩藏彼此可能相同的元素(因為這些都是彼此各自所有的基礎資源)。
相異的核心單位是什麼?就是:我是西板人,你是甲板人。其他原本
組成各自相似的網絡元素,如都在批踢踢、同樣站規、同樣是生活群
組等等,通通被隱藏起來。突顯了相異,隱藏了相似或者相同之處。
對抗的結果,又會回到西、甲兩板的上一層級,對於板秩序的爭辯,
也就是說,各自的成員代表,會各自去維護或衝撞站的秩序,以維護
或擴大爭取彼此最大的利益;同時,也避免對方搶先一步獲得更多。
說得白話點,在鬥爭性板詮釋權的過程中,甲板成員採取了攻勢位,
西板採取守勢位。所以西板板主或原成員,自是比較具憂患意識的,
換句話說,鬥爭過程中,西板也較易形成一抵禦「外侮」的共識。
反觀甲板,其主事者就會在維持既有網絡權力底下,採「事緩則圓」
的保守策略,縱使他的成員,原先是攻勢的那一方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